
想像中的蘭嶼,就該是碧海藍天、空氣中夾帶著海水的鹹味,
一直到真的踏上蘭嶼,到處都是曬魚的腥味,
飛魚為達悟族不可或缺的糧食,牠們被風乾成隨風而舞的魚乾片,
日曬,鹽析,以保留來自深海的訊息,更是達悟族冬天的食糧.
在飛魚和達悟族間有著每年一次的飛魚季默契,唯有這段時間,
達悟才可以捕飛魚,也帶來了海洋的訊息
雅美族人海上的活動,除了捕抓潮間帶生物、岸魚及底棲性魚類之外,
每年二~八月份的飛魚季,
家家戶戶都將補回來的飛魚處理後,上鹽巴後掛起來風乾
飛魚季期間,蘭嶼人家屋前或傳統涼亭上總有一排排的飛魚乾晾曬景象,仔細分別,
↓有從眼睛穿曬的,
有從背鰭穿曬的,分別代表白天或晚上捕獲,
所到之處都是男人在殺魚,問題是他們不准我們拍照,所以只能拍魚,而不能拍到人
這是比較衛生的,因為有紗網套住才不會有蒼蠅
據說島上飛魚的烹飪有規定,捕到飛魚經過一天日曬後即可烹調,
只可用水煮,不可燒、烤、炸 、所用的水還必須一半海水一半淡水,
已表達對飛魚的尊敬
這是飯店料理的飛魚
雅美族人是典型的太平洋島民,他們熟悉海洋的韻律,對於捕魚的工作十分重視。 島民對於飛魚的捕捉和宗教儀式,不只是經濟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動,更是雅美文化 的主要特質。 |
拼板舟是蘭嶼居民不可或缺之交通工具,其結構為中央由番石榴樹幹
所做成之龍骨,舷板是由廿一塊至廿七塊不等之木板所併成,
舷板與舷板之間用樹綿搗碎之後,塗在接縫處,以防止滲水
拼板舟是蘭嶼的傳統,到處都看得到黑紅白三色拼板舟圖騰
裝飾在船頭上的雞毛冠(古早時把雞毛掛在船頭上可以測風向)
雅美族(達悟族)人海上的活動,除了捕抓潮間帶生物、岸魚及底棲性魚類之外,
每年二~八月份的飛魚季,則仰賴船隻出海捕魚。雅美船在飛魚季期間,
進行飛魚祭與飛魚技的重要生產工具,同時也是展現造舟工藝技術的結晶。
對一個海洋民族而言,船是他們海上營生所不可或缺的工具;居住於四面環海
的蘭嶼雅美人,一如太平洋島嶼上的住民一般,也孕育出他們自己的船文化。
在蘭嶼島上各村落前的海灘上,都可以看見拼板舟的蹤跡,不過在三到六月飛魚季中,
當地人有部分傳統禁忌,遊客切勿隨意觸碰拼板舟。
◎ 島上有許多忌諱,女性遊客切勿碰觸拼板舟或跨越船身。
未經同意隨意碰觸居民晾曬的飛魚、任意朝居民攝影、
或是擅自進入島民的地下、工作屋等,
對當地居民而言都是極為無禮的冒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