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墓壁上的浮雕圖案內容乃敘述當年起義一事


清光緒21年,中日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後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及澎湖列島,在日據期間,台灣地區抗日事件頻傳,山地原住民「莫那魯道」為霧社主力部落世襲頭目,1930年霧社日本人為了慶祝據台35週年,在當地小學舉行運動會,莫那魯道率眾發動攻擊,當場格殺日本軍警一百多人,事件發生後,日軍從各地調來兵力圍剿,不久莫那魯道退居馬赫坡岩窟,日軍為了逼迫就範,燒殺霧社一帶部落,莫那魯道始終不肯屈服,最後彈盡援絕,戰友們或戰死、餓死或跳崖、上吊,最後全部殉難,是為震驚台、日及國際間的「霧社事件」。


莫那魯道Mona Rudao; 1882年1930年12月1日),


他是台灣塞德克族泰雅族中的一個分支)馬赫坡社的大頭目。他是霧社事件的領導人。起義到了後期,形勢對塞德克的戰士們越來越不利,莫那魯道最後持槍自殺,而霧社事件不久也宣告失敗。


起義後期為了不讓日本人取走他的頭顱,莫那魯道舉槍自盡。1933年其遺骸被日本人意外尋獲,日人將其送至台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研究室做為學術標本。1974年在其族人強烈要求下,遷葬至霧社的「山胞抗日起義紀念碑」旁。


今日霧社當地設有霧社事件紀念公園,其中就有莫那魯道的雕像,以紀念他的事蹟;


另外新臺幣20元硬幣亦採用他的肖像。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全書




                           莫那魯道首領 ( 20元硬幣之人物 )


                《霧社事件紀念公園》


是霧社最具人文歷史的景點,為了紀念泰雅英雄莫那魯道率領族人抗日殉難的英勇事蹟而建。





     由車窗往外拍的夕陽



             碧湖即「萬大水庫」


壩高 114公尺,台電用於匯集中央山脈水源,調節日月潭水量而設。湖面廣大,萬頃碧波環繞層疊峰巒,好似鑲在青山萬壑間。 萬大水庫(碧湖)標高1100公尺,位於霧社南方9公里的山谷,萬大溪在此流過將村莊分為兩部分,中間有鐵橋和隧道相連,一邊是台電萬大發電廠員工宿舍區,一邊為山胞聚落。奧萬大因萬大水庫而得名,碧湖即水庫之別名,風光柔媚,一年四季各有多變風貌,美不勝收。萬大附近廣植梅樹、櫻樹及聖誕紅,尤其是梅樹,滿山遍野皆是,冬來一片白色的花海,如詩如畫;春來則一片嫩綠,鮮嫩欲滴,夏季梅葉成蔭,濃綠如墨,是四季賞梅的好去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花&清 的頭像
    花&清

    花&清二人組(Flower&Ching)

    花&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