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埕,舊名又為「牛車寮」與「車場」。東面丹坑山,西臨集集大山,位由北至南流過的水里溪山谷畔;溪一邊的山壁筆直插峙而下,山壁一側有座巨大的明潭電廠水壩聳立。山城對外的開口為車埕月台站,透過第五號隧道分隔內外。


1912年時日本的埔里製糖會社成立,車埕聚落始形成。車站位置接近台灣最中心點,海拔三百五十公尺,創設於一九二二年一月十四日。所謂「車埕」源自於閩南語「車場」,昔日此地有數百部輕便人力台車銜接至埔里糖廠,故演譯成車埕地名。下坡路段運用人力與台車載送木材,上坡路段則以牛隻拉送,故又名為「牛車寮」。百年來,歷經了「鐵路文化」、「大壩文化」與「木業文化」,不同的年代裡,帶給了車埕幾度繁華與沉寂,卻也更加豐富了其歷史的多元性與可看性。隱藏起來的亞洲第一抽蓄水力發電,與處處可見的木材產業舊設施,明與暗的元素交織,使車埕的小鎮風情格外濃厚、親切。








貯木池位在車埕村的中央,又稱杉木池,是用來浸泡及貯存原木的水池,現在只剩下原有的一半。昔日杉木從丹大林送至車埕準備輸出時,由於剛砍下的樹木容易乾裂,必須先浸泡在水裡,使原木中的樹脂釋出,並延長木材的使用年限,因此振昌木業打造了這座人工水池。貯木池旁為振昌木業舊的辦公室及孫海故居。


在貯木池旁最引人注目的兩座天車,則是以檜木建造的起重機,專門用來吊起並運送木材,因為離地懸於半空中,故被稱為天車。天車正確的名稱為起重機,其動力來自樑上馬達傳導鋼索上下,底輪憑藉著索道左右來回鐵道上行走,因離地懸於半空中,故稱之,其最大抓重量為11~13公噸,抓起杉木池的原木,由鐵道送至廠房裁切。



                                                     車埕木茶房DIY


車站旁的舊車棚,如今已改建為木工教室與人力車體驗區,不時傳出鐵槌敲敲打打的碰撞聲及「喀噠、喀噠」的人力車聲。只要10分鐘,就可以體驗先人們以手動方式的運送生活物資的辛苦。若想帶點紀念品回去,也可於現場組合板凳或是筆筒,純手工純木製造,絕對有其收藏的價值。





車埕位於明潭霸頂下方131線公路旁,集集小火車懷舊之旅最終點站,仍保有當時木業的風貌早期以伐木加工重鎮,相信日治時期,由車埕運送不少檜木至日本。當山林砍代怠盡,也使得加工木廠停止下來,許多木工廠已成廢墟現已成為觀光小鎮,從歷史角度而言,日本及山老鼠林務局,破害整個山林作見證。日據時代為了輸出埔里糖廠所產的蔗糖,於1916年開設埔里至車埕的輕便車鐵道,後來為因應大觀發電廠的興建,便拓寬車埕至二水間的七分車鐵道匯入西部幹線,1922年完工,,成為今日的集集鐵路支線,工程技師、建築工人再加上輕便車的客貨運,為車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熱鬧景象;由於車埕的地勢平坦、腹地廣大,當時由埔里運出的蔗糖皆在車埕裝車轉運,常有上百台的輕便車停放於此,於是有人以閩南話稱之為車場,因此這裡就叫做車埕;直到1937年電廠完工,工程人員撤離讓車埕這個小鎮又恢復原來的平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花&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