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在興建這座石橋的時候,缺少水泥,村民們於是用糯米混合黑糖、石灰等,作為黏貼石塊的材料,所以稱為糯米橋。


        



      南投國姓鄉糯米橋糯米石三級古蹟~~~糯米橋糯米混合黑糖、石灰等,作為黏貼石塊的材料。


糯米橋位在北港溪上,為北港村通往眉原,惠蓀林場必經的大道上,是先民用古老的方法建造所遺留下來的百年老橋,其建造的材料以溪石為主,並以紅糖、糯米、蓖麻混合充當混凝土興建而成,橋面平直,橋面下呈數個圓拱形,橋墩則呈橢圓形,整體造形古樸,83年內政部已公告列為三級古蹟,是台灣唯一的橋樑古蹟,也是本省目前僅存三座糯米橋之一。
拱橋位在北港溪上,北港溪是一條清澈、美麗的溪流,源自合歡山西麓經惠蓀林場,穿過仁愛鄉清流部落,進入國姓鄉。這座造型古樸,緬懷先人匠心獨具,發思古之幽情的糯米橋,就屹立在國姓鄉北港村上。
糯米石橋建於民國二十九年,當時日本軍閥統治臺灣,為積極投入太平洋戰爭,加速徵斂臺灣物資,運輸北港溪上游仁愛鄉境泰雅部落山區之松柏,便利交通運輸所建。
糯米橋所用之石材,取自北港村埔尾段山區,依橋樑型狀,就地打造出所需的角度和斜面、堆砌而成;因此橋面所受壓力愈重,橋身愈固,雖然歷經多次水患,尤其民國四十八年八、七水災,五十九年豪雨水災,八十三年道格颱風,洪水夾帶巨木滾石,溢出橋面,仍舊屹立不搖。因建築橋樑當時,水泥是一種缺乏而且昂貴的材料,先民利用糯米混合紅糖、石灰等物資,作為黏築石塊的材料,因此號稱糯米橋。
糯米橋寬約五米,高約二十米,長五十三米,橋基由三座橢圓橋柱支撐橋面,橫跨北港溪兩岸石壁,形成四孔之拱橋,雄偉典雅,造型極具藝術之美,為畫家筆硯下之寵兒。糯米橋於八十三年八月十六日,內政部正式公告指定為臺閩地區三級古蹟,是國姓鄉唯一古蹟,是臺灣省唯一橋樑古蹟,不但增添國家一座文化資產,更為地方人帶來一份榮耀。( 資料來源:南投國姓鄉公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花&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