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貓洞     


                  ↑ 乘坐柳葉船



                       


                     ↑  龍門峡


巫山小三峽是長江三峽的第一大支流大寧河下游在巫山縣境內的龍門峽、巴霧峽、滴翠峽的總稱,全長50公里。峽中碧水奔流,奇峰聳立樹木蔥蘢,猿聲陣陣,野趣橫生。有山皆翠,有峰皆奇,有泉皆飛,雲霧繚繞,河險灘絕,群鳥翻飛,鴛鴦戲水,構成一條美妙動人的自然山水畫廊。還有秘存千古的巴人懸棺,令人費解而神往的古棧道,古風猶存、精巧質樸的大昌古鎮,構成一副副令人難忘的人文景觀。
   這一切,構成了小三峽美麗奇特的峽谷風光,成為絕妙的旅遊勝地,被譽為“中華奇觀”、天下絕景。
龍門峽西岸有一山峰,峰上灌木叢生,形若一頭猛獅,威武雄壯,日日夜夜看守著龍門,故此峰被譽為“青獅守門”。大寧河小三峽游小三峽,從巫山港口登舟,逆水北上,坐船觀景。中途靠岸,游客可尋寧河彩石、攝影、戲水、野餐。至萬云洞或迎客泉返回。



                                     ↑ 綿羊崖


                                         ↑滴 翠峽


滴翠峽,從雙龍鎮至涂家壩,全長20千米。峽中絕壁連綿,疊峰參差,江水泛碧,竹木滴翠,彩石綴岸,飛瀑凌空,鴛鴦戲水,靈猴攀枝,是小三峽中最幽深、秀雅,最富詩意的一個峽。主要景點有牛掉尾、水帘洞、仙蕉林、牛肝馬肺、摩崖佛像、天泉飛雨、羅家寨、綿羊崖、馬渡河、登天峰、金猴峰、赤壁摩天、船棺、雙鷹戲屏、飛云洞、迎客泉等。


                               圖文來源 圖片 夢之旅四川游提供/文字 三峽宜昌網提供


            ↑                                       



                       ↑重慶的地標~人民大會堂 


重慶市人民大禮堂位于人民路學田灣,于1951年6月破土興建,1954年4月竣工,是一座仿古民族建筑群,也是重慶獨具特色的標志建筑物之一。1987年,英國出版的世界建筑經典著作《比較建筑史》收錄我國當代43項建筑工程,將該建筑排列為第二位。
    整座建筑由大禮堂和東、南、北樓四大部分組成。占地總面積為6.6萬平方米,其中禮堂占地1.85萬平方米。禮堂建筑高65米,大廳淨空高55米,內徑46.33米,圓形大廳四周環繞五層挑樓,可容納4200余人。
    人民大禮堂采用中軸線對稱的傳統建筑形式,以柱廊和雙翼相配,塔樓收尾,立面比例勻稱。人民大禮堂外觀象放大的北京天壇,碧綠的琉璃瓦大屋頂,大紅廊柱,白色欄杆,重檐斗拱,畫棟雕梁,色彩金碧輝煌,氣勢宏偉壯觀。建筑仿天壇有禱祝“國泰民安”之意。



古剎羅漢寺處于重慶最繁華的鬧市區,是全國漢族地區佛教重點寺廟,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本寺初建于北宋治平年間(1064-1067)開山祖月以英宗趙曙年號名寺,至清光緒十一年乙酉(1885)由隆法和尚仿新都寶光寺羅漢堂形式建修和造像,因而恢復明成化年間的羅漢寺名、治平寺雖早廢,但治平巷名至今猶存。
    觀眾循序入寺先看四大天王、明碑寺(亭)、古佛岩北宋石刻,然后進羅漢堂再拾級而上參觀大雄寶殿,最后是藏經樓、禪堂,其中羅漢堂右側有妙香素食餐廳、茶間,大雄寶殿,左側有法物流通處,香燭出售處,寺內現存接洽佛事活動。有瑜加與普佛以資冥陽兩利、大眾熏修。

花&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當代名家趙樸初等人所書的「氣吞雲夢」匾額


                                       ↑黃鶴樓


黃鶴樓--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坐落在湖北省武昌市蛇山中的高觀山上,位於長江南岸,是漢水與長江的交匯處。面對大江奔流,風景壯麗,歷代文人均有為此樓賦詩作詞。可是現在我們所見的並不是原來的建築,它有如岳陽樓一般,屢次被毀,亦多次重修。

今天這一座黃鶴樓,其實是在1984年新建的仿古建築。


而最早的黃鶴樓是於三國時代建造的,當時吳國奪回荊州,為了與蜀國開戰,便在現在武昌市蛇山的黃鵠山上修建了一座高樓。


在唐代之前,黃鶴樓是一座兩層的建築。


到了宋代,黃鶴樓就變成了一座三層的樓閣。直到晚清時期,它則是一座三層高,十字攢尖頂的木構建築。


可惜在光緒十年(西元1884年),附近民居失火,以至黃鶴樓毀於火災之中。


到了1984年,中國政府就在它被毀後一百年,重修一座黃鶴樓。


現在的黃鶴樓,被移到高觀山上去而不是建在長江岸邊的舊址,這是因為那裡修建了武漢大橋。


新修的黃鶴樓已由木構建築改變成為鋼筋結構,由原來的三層變成為五層,比以前的增高了差不多一倍。


中國建築的特點,就是建築多是成組的建築群,所以在古代,黃鶴樓並不是獨立的建築,樓的周圍修有亭、廊等,而現在的黃鶴樓,附近亦修有亭子、牌坊等建築。




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代(西元223年),

曾多次毀於天災人禍。

現今黃鶴樓是1985年落成的五層樓建築,高50.8公尺,樓前的「孔明燈」為古代原物。登臨五層環廊眺望,江城景色盡收眼底。與主樓相配的碑廊亭閣,構成一組氣宇軒昂的建築群。



現時黃鶴樓乃仿清代式樣重建,與原來傳統式樣大致相同,唯一不同處是從前樓高三層,現在樓高五層,層層飛檐,檐盡頭有翹角,總共六十四個翹角,錯落有致。


一樓置黃鶴樓浮雕,二、三、四樓可眺望長江與武漢三鎮景色,三樓置有黃鶴樓歷代演變模型。


唐代詩人崔顥詩句:「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使黃鶴樓更為著名。


而此樓更被列為江南三大名樓,與湖南岳陽樓、江西滕王閣齊名。


黃鶴樓為遊者遊湖北必到之地,而黃鶴樓頂為遊者拍照最佳取景地點。


 





                                    ↑ 武漢的長江大橋








武漢長江大橋位于武漢市內。大橋橫跨于武昌蛇山和漢陽龜山之間。是我國在萬里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鐵路、公路兩橋。
  武漢長江大橋于1955年9月1日興建,1957年10月15日全部建成并正式通車。全橋總長1670米,其中正橋1156米,北岸引橋303米,南岸引橋211米。從基底至公路橋面高80米,下層為鐵路橋,寬14.5米,兩列火車可同時對開。上層為公路橋。寬約20米,為4車道。橋身為三聯連續橋梁,每聯3孔,共8墩9孔。每孔跨度為128米,終年巨輪航行無阻。
  正橋的兩端建有具有民族風格的橋頭堡,各高35米,從底層大廳至頂亭,共7層,有電動升降梯供人上下。附屬建筑和各種裝飾,均極協調精美,整座大橋異常雄偉。
  若從底層坐電動升降梯可直接上大橋公路橋面參觀,眺望四周,整個武漢三鎮連成一體,使人心曠神怡,浮想聯翩,真是"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武漢自1954年后,冶金、機械、電子、石油化工、建材、紡織、造紙等工業迅速發展,成為中國重要工業基地之一。該大橋的通車,為京廣鐵路的縱貫南北,提供經濟而方便的條件。
                                 (人民網資料)

花&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石寶寨


位於忠縣城東45公里長江北岸玉印山上,為12層塔形樓閣,高56米,全系木質結構。每層三方四角,逐層內收,依山取勢,設計精巧,宛若仙山瓊閣,被譽為世界八大建築奇跡之一。看見長江三峽長江三峽熱門景點看見長江三峽長江三峽熱門景點


 


石寶寨始建于明萬曆年間,明末譚宏起義,據此為寨,“石寶寨”名由此而來。從江邊的山腳下到山頂高60米,人們可以從寨樓迂回而上,直達頂部。各層之間都有一條迂回曲折的轉梯相通,每層都有神像和紀念培修亭樓的碑。遊人盤旋而上,登臨古?-“蘭若殿”。古?正殿供古代巴國將軍曼子塑像;廂房內有忠縣文物和名人的書法石刻;


  石寶寨是我國僅存的幾座高層木結構建築中,惟一的一座穿鬥式木結構建築,是我國南方民間建築技術的一座標誌性建築,具有不可代替的價值。(圖文來源 夢之旅四川游提供)


 




                               ↑重慶博物館


恐龍的家-重慶市博物館。該館建在枇杷山公園上,重慶市博物館館藏最著名的是恐龍化石,珍藏有亞洲著名的沱江龍(劍龍)、十分完整的上游永川龍(肉食龍)、巨型永川龍(巨大的肉食龍)、更古老的許氏祿豐龍(一種原蜥腳類)、近20米長的巨大的天府峨眉龍、幼年劍龍個體的江北重慶龍等。還珍藏了大量的與恐龍同時代的動物化石標本,如維氏中國虌、成渝龜,蛇頸龜,董氏蜀獸等,在動物的演化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恐龍足跡方面珍藏了一些較為典型的足跡代表,其中包括中國及世界的一些孤品。





                                    ↑  重慶鵝嶺公園


鵝嶺公園是重慶古老的私家林建築之一,始建成於清末宣統年間(1909-1911)由園主李耀庭父子精心培植而成,名叫「禮園」。後因位居於如鵝頭樣子的重慶半島的鵝領上,故稱「鵝嶺」。鵝嶺居高臨下,南望長江,北瀕嘉陵江,東臨市區,西接浮圖關,虎踞山城,但怎麼看還是霧茫茫的一片,人說「霧都」,在鵝嶺最能領略。由於鵝嶺公園的自然風光幽雅,成了歷代名人遊覽和雅集休憩的好地方。民國初年討袁名將蔡鍔曾在此避亂;抗戰時期,蔣公和蔣夫人曾以園內的「飛閣」當行館居住數月。

花&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此為卡夫卡的家現改為書店

要瞭解一個城市的面貌,少不了要閱讀這個城市的身世,



翻讀當代捷克文學作品,瀏覽布拉格書店,你會更靠近這個城市內在真實的靈魂。




     原為皇家衛隊及首飾工匠的住所,現在這些低矮的房舍已經改建為極具古風的酒館與


販賣藝品的小鋪,觀光客漫步在石塊砌成的步道上,昏黃的煤油街燈、小酒鋪裡煉金士的塑像,


令人有時光倒流中世紀的感受。



 





舊城廣場(Staromeske namesti):布拉格舊城的中央地帶,鋪滿石板道路,


聚集許多觀光客。廣場一角有文藝復興時期的拱型建築,已改成咖啡廳、禮品店,


還有不少小吃攤和街頭藝人在此演出。



在廣場上另一個引人注目的建築-提恩教堂,哥德式的雙塔建築,有著巧妙的平衡關係!提恩教堂的正面隱藏於普通的建築之後,並沒有開放觀光客入內。 



在舊城廣場最受大家歡迎的莫過於這座天文鐘了!!每過一個小時,


鐘樓之下便擠了滿滿的觀光客,人人引頸期盼。當整點的鐘聲響起,


看著鐘旁的人偶微微動作,還有基督的十二門徒在樓頂的窗子繞著圈圈,


大家忍不住齊聲歡呼!建於14世紀。大樓上掛著大型天文鐘,分為上、下兩座,


上面的圓表示以地球為中心,外面有月亮、太陽環繞,顯示天體的運行並標明了


年月日和時間,運轉一圈即代表一年的時間,所以這個圓稱為日曆儀。下面的圓


則根據黃道12宮和農村耕作節氣,轉動一格代表12日,這個圓稱為天象儀。





舊城區為布拉格的市中心,由於興起時間很早,因此廣場週圍的建築排列方式很不規則。
卻實在的呈現當時的風貌…




橫跨伏爾塔河的查理大橋,寧靜的穿越過六個世紀,





      ↑  瑪麗安斯凱溫泉 


依山傍水的瑪城,是歐洲風景最優美的溫泉城市,因此也成為許多國際會議所鍾愛的


舉辦場地。這裡風景之優美,連蕭邦與華格納都迷戀不已,經常來此度假。


觀光客來此除了可以泡溫泉,還可以「喝」溫泉,購買著名的溫泉杯飲用溫泉,


體驗一下溫泉讓你「內外皆美」的特殊療效。




布拉格是歐洲少有的美麗城市,從中世紀至今數百年來的建設,使其成為一座歐洲歷代建築的博物館,並有「黃金城」、「世界的王冠」、「百塔城」的美譽。


布拉格曾經是富豪貴族華麗建築爭奇鬥艷的場所,也是歐洲最美麗的城市。城中羅馬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新古典主義式等各式建築散見街頭,因此又被稱為「百塔之都」。1989年共黨垮台後,開始有大量的遊客湧入,更加速布拉格的經濟發展。
 

花&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溫哥華帝后大城堡


                                            遠處班夫城堡


                                                                    露易斯湖城堡

花&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巴士爾火山(又名印尼富士山)




雅加達縮影公園



印尼婦人頭頂著拜拜的牲禮,前往廟裡拜拜



Tanah Lot (海神廟) 蓋在海邊的一塊巨岩上, 它是峇里島最重要的海岸廟宇之一. 漲潮時, 此廟四週環繞海水, 與陸地完全隔離; 落潮時方可以相通. 海神廟建於 十六世紀, 祭祀海神.



        騎馬前往   東爪哇著名的一座活火山婆羅摩火山






蘇丹王宮,最具爪哇傳說建築特色,在此您可深入瞭解宮廷生活的面貌,。這是印尼華僑送給蘇丹王的匾額




印度廟普蘭巴南寺,印度教東傳後,在當時中爪哇所建立的雄偉建築,曾被火山所覆蓋,後經考古學家重建才恢復原始面貌,寺廟最高達106公尺




婆羅浮圖佛塔,此塔建於西元八世紀,為佛教傳入印尼所遺留下來的最雄偉建築,共分為七層,其底層有許多石雕敘述著釋加摩尼佛成佛悟道的過程及故事,上層則象徵佛教的四大境界


 


 

花&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亞歷山大三世橋


是最具華麗景觀的橋樑。高22尺的人馬像、女神像與街燈並立,尤其在夜晚時分令人有股幻想般的美感。



 



                                                    聖母院前廣場



大皇宮 (Grand Palais)

宏偉壯觀的大皇宮是由名建築師德格拉那及盧偉兩人聯手所建,是1900年以來巴黎最龐大的建築物,正面長240公尺、高43公尺,精雕細琢的古典外觀裝飾性的柱廊在新藝術的裝飾風格裡,_面是的五花小拼磁磚構成的華麗裝飾圖案,宏偉壯觀的玻璃屋頂。正面及左右大門口頂上聳立雄偉巨型飛馬戰車大雕像,是法國名雕塑家黑悉蓬(Recipon)精采傑作,如畫龍點眼般更華麗壯觀。


 










凱旋門 (Act de Triomphe)

是以羅馬的康士塔奴斯門為範本所建,牆壁四面的裝飾浮雕記載了法國大革命及拿破崙數次輝煌戰役的故事,門下為第一次大戰中犧牲的無名戰士墓,至今仍點著永明燈。可登頂觀賞由凱旋門為中心成放射狀的十二條大道。


 


花&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羅浮宮廣場



上部是一座鋼架玻璃金字塔形結構,由美國建築家貝聿銘設計


羅浮宮三寶

參考資料 http://www.syijh.tp.edu.tw/teacher/437/page/1.htm

「羅浮宮三寶」為米羅的維納斯、勝利女神、蒙那麗莎的微笑。


《勝利女神》


 




花&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提到荷蘭,人們會先想到鬱金香和風車,而荷蘭|N史上第一座風車,也已經六百歲了。荷蘭因此把2007年列為風車年,除了慶祝風車在荷蘭發陽光大,也藉此募款,整修老舊的風車。長方形的葉片,緩慢轉動,這就是在荷蘭具有代表性的風車。但很多人不知道,其實風車是由中東發明,經過法國和比利時,才流傳到荷蘭。由於荷蘭三分之二的土地低于海平面,能抽水的風車就在這獨特的地形中生根,發揚光大。六百年下來,許多風車年久失修,加上不久前的暴風襲擊,導致許多風車殘破不堪。目前荷蘭將風車應用在發電上,在北海建造了世界最大的海上風車,2007年底將正式啟用,成為荷蘭能源生力軍。民視新聞 孫琬婷綜合報導I

花&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15年初,拿破侖在厄爾巴島獲悉反法聯盟在維也納會議上由於分贓不均而幾乎分裂,遂率舊部逃離厄爾巴島回巴黎,重登帝位。英、普、奧、俄等國君主停止爭吵,結成第七次反法聯盟,集結了70萬重兵,準備分頭進攻巴黎。6月18日,拿破侖率兵10萬餘抵達比利時布魯塞爾南的滑鐵盧村,與盟軍英國將軍惠靈頓所率的6萬兵相遇。拿破侖判斷,英軍陣地的弱點在中段。他決定佯攻英軍右翼,重點攻中段。上午11時,法軍開始攻擊英軍右翼的烏古蒙堡,形成對峙。午後1點,正當拿破侖想以主力猛攻英軍中段陣地時,布呂歇爾集結普軍前來援助英軍。拿破侖被迫從總預備隊中抽出兩個騎兵師阻滯普軍。同時,火速傳令原負責追擊普軍的格魯希立即回師支援滑鐵盧。英軍頑強抵抗,雙方傷亡很大。下午6時,拿破侖佔領了中段的聖拉埃村。由於爭奪戰異常激烈,英軍開始支援不住,法軍也難以再擴大戰果,雙方都等待援兵。最後,英軍盼來了布呂歇爾的3萬援兵,而法軍的援軍卻沒來,於是戰局急轉直下,拿破侖腹背受敵,最後大敗。在這個戰役中,法軍損失3.2萬人,聯軍損失2.3萬人。滑鐵盧戰役後,聯軍很快攻佔巴黎,拿破侖再次退位,被放逐到大西洋中的聖赫勒拿島。


參考資料 http://www.epochtimes.com/b5/2/6/18/c8148.htm

花&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