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的昭陵,金瓦紅牆,埋葬著清朝第二代開國君主、
太宗皇太極以及孝端文皇后。陵區古松參天,湖水蕩漾,
顯出皇家陵園的氣勢。這是「風水寶地」,自有其莊嚴和神秘之處。

陵墓主人愛新覺羅?皇太極,生於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是清朝的開創者,
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是清朝歷史上有作為的皇帝之一,他為大清基業
和入主中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對清朝歷史影響重大,堪稱“上承太祖開國之緒業,
下啟清代一統之宏圖”的創業之君。崇德八年(1643年)駕崩,在位17年。

昭陵始建於清崇德八年間,至順治時初步完工。康熙、乾隆及嘉慶各朝
又有所增建和改建,既保持有清初關外的建築特色,改建後又有中原王朝
陵寢制度的特色。

昭陵,因為位在瀋陽北邊,就叫北陵。走進門內,是已經規劃成
民眾遊憩的北陵公園。要瞻仰清太祖皇帝陵。則要走進公園後方深
處。

陵區南北狹長,東西偏窄,陵區古松參天
北陵公園佔地極廣,到大陸,沒想到市區內的公園居然大到必須以電瓶車
代步,在台灣似乎很難見到公園有如此規模,其實要用兩條腿步行逛上一
整天也未嘗不可,只是時間不多,無法細細品嚐園內各種風情,僅能跟隨
導遊蜻蜓點水似的逛一圈。為節省時間故搭乘園內為旅客準備的電瓶車
從大門口直達正紅門,中間穿越公園和小河
公園之面積非常廣大,漫步在人工湖岸,涼風陣陣,柳樹垂蔭湖映樹影

湖水盪漾30萬平方米的人工湖水面,夏天碧波盪漾,柳岸成蔭,乘坐腳踏船、
快艇觀光遊玩,泛舟湖上,別有一番情趣。

大紅門內有一條南北筆直的「神道」,神道兩側由南往北依次立有一
對對的擎天柱、石獅子、石獬豸、石麒麟、石馬、石駱駝、石象等。
古松群,屬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也是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存古松2000余棵,松齡達300多年,搖曳挺拔,參天敝日。這些蒼翠的陵松與金瓦紅墻構成了又一壯麗景觀,其中的“神樹”、“鳳凰樹”、“夫妻樹”、“姐妹樹”、“龜樹”等更是樹形奇特,形神兼備。



這白馬,據說是努爾哈赤的座駒。 據說大白、小白兩匹
石馬是完全仿造皇太極生前愛騎比例雕成,體型雖不甚高大卻極為驍勇善戰。

華表朝天吼

華表
石牌坊

在神道正中有一座神功聖德碑亭。碑亭兩側有「朝房」。
碑亭之北是方城,方城正門叫「隆恩門」,隆恩門是昭陵最高建築物,
在兩旁城樓促擁下更顯威武,據說天氣好的時候有機會看見百里外的
遼寧太子河。


城門上有樓;正中是隆恩殿,兩側有配殿和配樓。



隆恩殿後面有二柱門和石祭台,滿清歷代皆信奉藏傳佛教,
在祭祖典禮時會用上密宗法器,故在一旁配殿中可見到唐卡和鈴、
杵..... 等用品。

牆口

門獸

門環

玉石

方城的城門

最後面為月牙形之寶城,上有白色寶頂,下方即地宮墓室,據說中共官方尚未想出保存
出土古物之妙方,故迄今仍未開啟地宮,不過盜墓者是否早已光顧就不得而知囉!
寶頂,寶頂內是地宮,是陵寢的心臟。
寶頂是清太宗皇太極和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的地下宮殿,頂上有“神榆”一株;
陵寢上有一棵樹,是最傳奇獨特的景觀。不知從何時起,為效法祖陵——永陵“神榆”,昭陵寶頂也栽上一棵榆樹,取名“神榆”。永陵是清朝皇家祖陵,埋葬肇、興、景、顯四祖。此陵寶頂上曾有古榆一株,“輪囷盤鬱園覆數畝”盤根錯節,長勢奇特,民間有許多關於它的傳說。俗稱“神樹”。乾隆皇帝東巡祭祀祖陵,禦書《神樹賦》一篇,刻於石碑。將此榆寓意大清龍脈,風水攸關,對它極為重視。據說盛京將軍每月要向皇帝就神榆的保護情況奏報一次。也有人說,每當新君即位,永陵和昭陵“神榆”必發出一個新技。清朝末年永陵神榆枯萎、昭陵神榆也有枯死跡象。這些被傳為奇事。三十年代拍攝的昭陵寶頂照片仍可見到這棵“神榆”。如今整個寶頂已為樹叢所覆蓋。
總之 北陵公園以其古老歷史、神秘皇陵和園林景觀,成為鑲嵌在瀋陽城大地上的璀燦明珠。
清昭陵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築群之一。 1963年9月被列為遼寧省重點
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7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
錄,成為全人類共同擁有的財富。清昭陵悠久的歷史文化、精美的皇陵建築、千姿百態的
自然景觀,令數以萬計的中外遊客心曠神怡、流連忘返,成為瀋陽知名的清文化旅遊品
牌,2006年當選最值得外賓遊覽的中國50個景點之一。
文章來源:東北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