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埕,舊名又為「牛車寮」與「車場」。東面丹坑山,西臨集集大山,位由北至南流過的水里溪山谷畔;溪一邊的山壁筆直插峙而下,山壁一側有座巨大的明潭電廠水壩聳立。山城對外的開口為車埕月台站,透過第五號隧道分隔內外。


1912年時日本的埔里製糖會社成立,車埕聚落始形成。車站位置接近台灣最中心點,海拔三百五十公尺,創設於一九二二年一月十四日。所謂「車埕」源自於閩南語「車場」,昔日此地有數百部輕便人力台車銜接至埔里糖廠,故演譯成車埕地名。下坡路段運用人力與台車載送木材,上坡路段則以牛隻拉送,故又名為「牛車寮」。百年來,歷經了「鐵路文化」、「大壩文化」與「木業文化」,不同的年代裡,帶給了車埕幾度繁華與沉寂,卻也更加豐富了其歷史的多元性與可看性。隱藏起來的亞洲第一抽蓄水力發電,與處處可見的木材產業舊設施,明與暗的元素交織,使車埕的小鎮風情格外濃厚、親切。








貯木池位在車埕村的中央,又稱杉木池,是用來浸泡及貯存原木的水池,現在只剩下原有的一半。昔日杉木從丹大林送至車埕準備輸出時,由於剛砍下的樹木容易乾裂,必須先浸泡在水裡,使原木中的樹脂釋出,並延長木材的使用年限,因此振昌木業打造了這座人工水池。貯木池旁為振昌木業舊的辦公室及孫海故居。


在貯木池旁最引人注目的兩座天車,則是以檜木建造的起重機,專門用來吊起並運送木材,因為離地懸於半空中,故被稱為天車。天車正確的名稱為起重機,其動力來自樑上馬達傳導鋼索上下,底輪憑藉著索道左右來回鐵道上行走,因離地懸於半空中,故稱之,其最大抓重量為11~13公噸,抓起杉木池的原木,由鐵道送至廠房裁切。



                                                     車埕木茶房DIY


車站旁的舊車棚,如今已改建為木工教室與人力車體驗區,不時傳出鐵槌敲敲打打的碰撞聲及「喀噠、喀噠」的人力車聲。只要10分鐘,就可以體驗先人們以手動方式的運送生活物資的辛苦。若想帶點紀念品回去,也可於現場組合板凳或是筆筒,純手工純木製造,絕對有其收藏的價值。





車埕位於明潭霸頂下方131線公路旁,集集小火車懷舊之旅最終點站,仍保有當時木業的風貌早期以伐木加工重鎮,相信日治時期,由車埕運送不少檜木至日本。當山林砍代怠盡,也使得加工木廠停止下來,許多木工廠已成廢墟現已成為觀光小鎮,從歷史角度而言,日本及山老鼠林務局,破害整個山林作見證。日據時代為了輸出埔里糖廠所產的蔗糖,於1916年開設埔里至車埕的輕便車鐵道,後來為因應大觀發電廠的興建,便拓寬車埕至二水間的七分車鐵道匯入西部幹線,1922年完工,,成為今日的集集鐵路支線,工程技師、建築工人再加上輕便車的客貨運,為車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熱鬧景象;由於車埕的地勢平坦、腹地廣大,當時由埔里運出的蔗糖皆在車埕裝車轉運,常有上百台的輕便車停放於此,於是有人以閩南話稱之為車場,因此這裡就叫做車埕;直到1937年電廠完工,工程人員撤離讓車埕這個小鎮又恢復原來的平靜。



 

花&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桃花


        


                                   海芋



             武陵吊橋是唯一探索國寶魚(櫻花鉤吻鮭)的生態窗口


武陵農場位於台中縣和平鄉平等村,七家灣溪畔的谷地中,國寶魚櫻花鉤吻鮭的家鄉。盛產梨、蘋果、水蜜桃及夏季蔬菜、高山茶等。一年四季農場景象迴異,果香、菜香、清新的空氣,恍若世外桃源。


           


                                          三月有粉紅的桃花




    來到鴛鴦湖當然得照一張鴛鴦像囉!


   

花&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明治四十年設站時,此處只是個小小的「十六份信號場」


,不對外辦客運業務,只具轉運功能。



昔日的三等站,卻成為今日懷舊的美麗景點,假日遊客如織,小站古樸風貌與現代身影交錯,產生另一種不協調的新風情。




                 臺灣鐵路最高點紀念碑


    為臺鐵最高點,海拔402.326公尺


       紀念碑:民國48年1月豎立 




            龍騰斷橋   (   魚藤坪斷橋)本橋曾被譽為「台灣鐵路藝術極品」

位於山線鐵路泰安到勝興之間, 橋長約兩百公尺, 跨越魚藤坪溪。本座橋在日據時代時曾經為一磚造橋, 在1935年的台中大地震時被震毀, 留下了幾個橋墩在現在新橋的東方。




                                 內灣吊橋


內灣吊橋位於內灣村的東方,橫跨著油羅溪,全長約147公尺,寬2.6公尺,設有2座吊索橋架的基墩,可供人車通行,穿越吊橋後,向西通往永豐大橋,向東可通往尖石鄉之北角吊橋,沿途皆是林蔭是許多登山健行者最愛的路線。 







    看到這些就想起小時候ㄉ柑仔店,所賣ㄉ糖果、餅乾、玩具‧‧‧等等


民國三十九年,內灣戲院在主人楊盛泉的籌劃下,落成使用。當時,也正是內灣線鐵路通車的年代,楊主人一方面經營山場,一方面從事製造,十分懂得從事山林粗重勞動的工人們的休閒需要,才在民國四○年以僅有1596人小村落的內灣營造了名聞遐邇的內灣戲院。



 

花&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梅花枝頭綻放




                                  …     


              千年萬年老梅樹   三花五花無限春
               不比尋常野桃李   只將顏色媚時人  



              


位於南投縣信義鄉自強村的風櫃斗,滿山遍植梅樹達500公頃。每屆臘盡春回,繁花似錦,粉白淡綠,如雪漫天,使人間天堂的蘇州「香雪梅」重現於台灣。供詩人、畫家、文士來吟詠。

風櫃斗從海拔400公尺蜿蜒而上,伸展至1200公尺的山坡上,滿山遍野盛開梅花,環繞期間,壯麗無比;漫步於幽香梅林,踏著繽紛的落梅,由如置身仙境。


由於此地山風,谷風非常盛行,每天十時左右起,地面受日照關係,熱空氣上升緣故,氣流沿著陳有蘭溪而上,造成由山下向山上吹拂的谷風,一陣又一陣,當地的居民挑香蕉外賣,在樹下乘涼,享受風櫃陣(閩南語:風櫃斗)的吹來,久而久之,便叫做風櫃斗了。






       
                                  十二月下旬~一月:賞梅花 
                       (
同事邀約參加風櫃斗賞梅之旅,第一次看到這麼多的梅花,


 頓時心生 (   有花可賞需及時,莫待無花痴情負)


花&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當初在興建這座石橋的時候,缺少水泥,村民們於是用糯米混合黑糖、石灰等,作為黏貼石塊的材料,所以稱為糯米橋。


        



      南投國姓鄉糯米橋糯米石三級古蹟~~~糯米橋糯米混合黑糖、石灰等,作為黏貼石塊的材料。


糯米橋位在北港溪上,為北港村通往眉原,惠蓀林場必經的大道上,是先民用古老的方法建造所遺留下來的百年老橋,其建造的材料以溪石為主,並以紅糖、糯米、蓖麻混合充當混凝土興建而成,橋面平直,橋面下呈數個圓拱形,橋墩則呈橢圓形,整體造形古樸,83年內政部已公告列為三級古蹟,是台灣唯一的橋樑古蹟,也是本省目前僅存三座糯米橋之一。
拱橋位在北港溪上,北港溪是一條清澈、美麗的溪流,源自合歡山西麓經惠蓀林場,穿過仁愛鄉清流部落,進入國姓鄉。這座造型古樸,緬懷先人匠心獨具,發思古之幽情的糯米橋,就屹立在國姓鄉北港村上。
糯米石橋建於民國二十九年,當時日本軍閥統治臺灣,為積極投入太平洋戰爭,加速徵斂臺灣物資,運輸北港溪上游仁愛鄉境泰雅部落山區之松柏,便利交通運輸所建。
糯米橋所用之石材,取自北港村埔尾段山區,依橋樑型狀,就地打造出所需的角度和斜面、堆砌而成;因此橋面所受壓力愈重,橋身愈固,雖然歷經多次水患,尤其民國四十八年八、七水災,五十九年豪雨水災,八十三年道格颱風,洪水夾帶巨木滾石,溢出橋面,仍舊屹立不搖。因建築橋樑當時,水泥是一種缺乏而且昂貴的材料,先民利用糯米混合紅糖、石灰等物資,作為黏築石塊的材料,因此號稱糯米橋。
糯米橋寬約五米,高約二十米,長五十三米,橋基由三座橢圓橋柱支撐橋面,橫跨北港溪兩岸石壁,形成四孔之拱橋,雄偉典雅,造型極具藝術之美,為畫家筆硯下之寵兒。糯米橋於八十三年八月十六日,內政部正式公告指定為臺閩地區三級古蹟,是國姓鄉唯一古蹟,是臺灣省唯一橋樑古蹟,不但增添國家一座文化資產,更為地方人帶來一份榮耀。( 資料來源:南投國姓鄉公所)

花&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美濃花海的花卉種類除了各類品種的大波斯菊之外,尚有大片向日葵田,每一朵向


                     日葵都是小太陽,映照著最熱情的美濃風。




                             


號稱「微笑之鄉」的美濃鎮         有優雅的田園景觀,


搭配五彩繽紛的花田彩繪大地,相當耀眼富有特色。





                                               美濃花海詩意濃 


    難的一家人喬好時間,我們避開花季期的前幾天去,就近到美濃賞花,那時美濃花季尚未展開。


  

花&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弟弟說:不到長城非好漢~~~~~~







八達嶺是萬里長城的一個重要關口、居庸關的重要屏障。「八達嶺」指四通八達,另外一說為「把韃嶺」,即防禦韃靼之意。


這是「自月球上唯一可望見的地球建築物」,是地球上最大的建築物,東起渤海灣的山海關,經過北京、黃河、沿著絲路的北邊而行至甘肅省的嘉峪關,全長六千公里。最早是在2500年前周朝末年為防止匈奴入侵而建,後來秦始皇動員30餘萬軍隊和數百萬農民,耗費無數的磚塊完成目前長城的雛形。後經歷王朝加以增強、補建至今。

這一帶在歷史上都成為軍事重地,早在戰國時期,這裡便構築了長城防禦工事,至今仍有牆垣、墩台等殘蹟。漢代時,這裡設置軍都和居庸兩座關城。居庸關為路級防區,扼守京北咽喉要道,八達嶺則地處要道北口,與南口相對。南北口之間有一處峽谷關溝,長廿公里,居庸關居於其中,而八達嶺則雄踞北端最高點,形勢十分險要。

有謂「不到長城非好漢」。到了長城而不登的人可說是絕無僅有,但登上長城而不到盡頭的郤也大有人在!萬里長城素有「地扼襟喉趨溯漠,天留鎖鑰枕雄關」之譽,她始建於戰國時期,之後經過秦、漢、明等朝代不斷大力擴建,形成現存的規模。長城東起河北山海關,西至甘肅嘉峪關,全長六千多公里,是太空上能用肉眼看到的兩個人類工程之一。

中國萬里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戰爭時代的國家軍事性防御工程,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和驕傲。


中國萬里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戰爭時代的國家軍事性防御工程,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和驕傲。


   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派著名大將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國長城連起來,西起臨姚,東至遼東,綿延萬余里,隨稱 萬里長城,這就是“萬里長城”名字的由來。但今天我們所見到的主要是明長城。

花&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福州西湖公園


福州西湖公園位於市區西北部,是福州迄今為止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園林,稱福建園林明珠,名列全國36個西湖前茅。現佔地面積為42.51公頃,其中陸地面積12.21公頃,水面面積30.3公頃。集福州古典園林造園風格,利用自然山水形勝,並以鄉土樹種配置為主,講究詩情畫意,"小中見大"。景點有仙橋柳色、紫薇廳、開化寺、宛在堂、更衣亭等。


位於福州市區西北部,為西晉太康三年(282年) 郡守嚴高所鑿,當時主要為農田灌溉所用。因在福州之西,故名西湖。後經唐、五代時,閩王王延鈞擴建為園,樓臺庭閣眾多,有「水晶宮」。至南宋和清代又有各擴建,1914年成為公園。西湖公園由三個小島組成,分別由柳堤橋、飛虹橋、步雲橋、北閘橋接開化嶼、窯角嶼、謝坪嶼而成。公園主要景點有仙橋柳色、紫薇廳、開化寺、宛在堂、水榭亭廊、鑒湖亭、湖天競渡、湖心春雨、金鱗小苑、古堞斜陽、芳沁園、荷亭、桂齋、浚湖紀念碑、盆景園等。




                         林則徐紀念堂
福州的林則徐祠堂額稱"林文忠公祠",建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高大的牌樓式的大門檣,氣勢淩空。大門前有一對石獅拱護,栩栩如生。入大門是"儀門廳",中間石鋪甬道,兩側分立8尊青石雕刻的石人、石獸,兩旁的回廊裏,則陳列20多面的儀仗執事牌,"紫禁城騎馬"、"湖廣總督"、"兩廣總督"、"江蘇巡撫"、"陜西巡撫"等等。有楹聯曰:"焚毒衝雲霄,正氣壯山河之色;揮旗抗敵寇,義徵奪鬼魅人心。"令人高山仰止,感佩萬端。
"林文忠公祠"是于1982年改為"林則徐紀念館"。臨街的門墻新匾"林則徐紀念館",又左匾"中興宗袞",右匾"左海偉人"。


花&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京都西陣織會館


西陣織是馳名世界的日本代表性工藝品。在這座7層建築的現代化大廈中,展出著有關西陣織的歷史、織造工藝、產品和資料等。除了和服表演、手織表演外,還有供遊客穿用平民服、舞妓裝束、十二單服裝等服務項目。



         東京塔


高有333公尺,較法國巴黎的艾菲爾鐵塔高11公尺,離地面150公尺處有一大展望台,250公尺處有一特別展望台,晴天時可遠望富士山、三浦半島及房總半島。夜晚於此享受東京的夜景五彩繽紛,令人陶醉。





日本最大的喀斯特地形的高原【秋吉台】,秋吉台可以看到各種形態的石灰岩,遍佈著看似羊群各式大小突出的石灰岩,及有如月球表面的石灰岩凹洞,在碧綠的高原上冒出來的無數的石灰岩柱、石灰坑、石灰坑集中的石灰盆等,在圓形的秋吉台喀斯特瞭望臺上還可以眺望到秋吉台的全景。


當水滴下落時,也有方解石沈積在洞底,水滴不斷滴落,方解石也會由洞厎地面向上生長而形成圓錐狀的石筍。有時, 鐘乳石和石筍會相接成石柱,黃金柱華麗、壯嚴、堪稱秋芳洞一絕。



        秋芳洞則是在易溶於雨水的石灰岩形成之350個鐘乳洞中 ,規模最大的一處。


位於山口縣西部。日本最大的石灰岩台地秋吉台,總面積130平方公里,海拔 200~400 公尺,在其南麓地下有個鍾乳洞叫秋芳洞,洞高約24公尺,寬約8公尺,深約10公里,目前觀光客能參觀的約1公里左右。洞內流水豐富而形成不少的水池及瀑布,更有許多經億萬年才形成的鍾乳石,其所自然生成的石筍,石柱等景觀,令人讚嘆造物者,鬼斧神工之美。 洞內終年恆溫約14度左右。因水流量盛豐,而形成不少小池及瀑布,同時有許多經億萬年才形成的鍾乳石。






山中湖的形狀就像一頭揚頭擺尾的頑皮鯨魚,與河口湖並列富士山周邊最熱門的旅遊點。



            遠處是聖岳富士山







日本聖岳富士山,靜岡縣的象徵,位於山梨縣東南部與靜岡縣交界處,面積90.76公里, 海拔 3776 米,是日本第一高峰。它氣勢雄偉,爲其他山峰所不及,呈圓錐形的山姿十分優美,作爲日本的象徵,名揚全世界。山周圍有富士五湖和白天也是濃蔭蔽日的青木原樹海等景觀,還有昔日爲鎮住富士噴火而建造的北口本宮富士淺間神社,夏末舉行的封山祭祀活動──吉田火節,是日本三大奇節之一。自古以來,富士山就是開展日本傳統山嶽信仰活動的重要場所。今天,作爲一項觀光登山活動,許多人喜歡登臨富士山,從山頂觀看日出─"禦來光"。富士山是一座休眠火山據傳是西元前286年因地震而形成的。自西元781年有文字記載以來,共噴發過18次,最後一次是1707年,此後變成休眠火山。 富士山也稱得上是一座天然植物園,山上的各種植物多達2000餘種。


 

 


 
青銅色的屋頂,白色城牆,兩道護城河包圍,這是日本第四大城名古屋城,至今有400多年歷史,仔細瞧,屋頂有著一對魚頭虎尾的吉祥守護神,北側的這座黃金重量44.69公斤,魚鱗片數112片,南側這座重43.39公斤,魚鱗有126片,以目前黃金價一錢超過2千元來算,這兩座守護神價值超過千萬。



    名古屋田縣神舍     供奉男性的生殖器「陽具廟」又叫「求子廟」,據說很靈驗,不少不孕症的夫妻到這求子,都能如願。


進入神社主殿後,赫然發現供奉的竟是男性的生殖器!男性生殖器代表萬物生生不息,這種信仰源自上古時代,人民視大地為母、上天為父,萬物承其恩澤而育成,因此田縣神社自古即奉祀著代表五穀豐收、企業昌盛的「御歲神」,以及戀愛、安產的守護神「玉姬命」。



來此的信徒,可想而知都是膝下無子、想早日添丁的夫婦,信徒祈願抽籤後,如果抽到的是上籤,就將籤條綁在松樹上,日語中「松」與「待」的發音相同,表示等待好運的到來,而如果抽到了下籤,可將籤條綁在杉樹上,藉「杉」在日語中與「去」的發音相同,來去除霉運。




 

花&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此處為中日簽訂馬關條約之地


一八九五年三月十四日.中國北洋大臣李鴻章.於天津乘輪船東渡.目的地是馬關.現山口縣下關市.任務是與日本全權辦理大臣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及外務大臣陸奧宗光談判中日戰事和約.談判場地經日方選定為春帆樓客館。館內陳述了當時雙方的全權代表座位,以及李鴻章、伊藤博文之題字.


西元1894甲午年間,中國清朝苦心經營了10年的北洋水師意氣風發的浩浩蕩蕩出航,沒想到面對日本聯合艦隊,根本不堪一擊﹔隔年1895年3月,李鴻章只好緊急帶領上百位清朝文武百官與隨從保鑣前來日本山口縣下關市(當時稱為馬關市),商討停戰。

來到日本下關的李鴻章,一開口就首先要求停戰,但由於當時日本正值明治維新之後,國力正強、侵略性格正起,因此面對李鴻章根本無意好好和談,只是一方面商討,另一方面持續派軍,除了侵略中國、也正計劃進攻台灣。

1895年3月24日下午4點15分,結束了第三次冗長且毫無交集會議後的李鴻章,正搭轎準備返回附近的行館「引接寺」,突然之間,一位年僅26歲的日本無業遊民「小山豐太郎」突然竄出,正面狙擊李鴻章。小山豐太郎開了兩槍,一槍打在地上、一槍正中李鴻章左臉頰,李鴻章當場昏厥送醫,小山豐太郎也立即被捕。

為什麼要狙擊李鴻章?小山豐太郎在法院的說法是:「中國那麼弱雞,根本就該一舉打到北京整個拿下,議什麼和?」

這或許是當時許多日本人的想法,但在面對來訪大使遭到襲擊、國際輿論指責、加上歐美各國也正對中國這塊大肥肉流口水,豈容日本獨享,在各方面壓力下,日本人只好同意就此停戰議和。

如果不是小山豐太郎那兩顆子彈,今天或許台灣不是被割讓,而是被當時的強勢武力攻佔,中國的歷史也或許會整個改觀﹔正因為這兩顆子彈,整個馬關條約很快的順利簽成,條約內容包含中國要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萬萬兩(相當於中國3年的歲收)、開放港口通商,以及影響台灣最大的:「割讓台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 (弟弟)  哇!我鑽出來了


           ↑ 姐姐說我也鑽出來了


               ↑ 哈!媽媽也鑽出來了


  ↑    最後鑽出來的是爸爸


裡還有根有一個洞的柱子,據說從洞裡鑽過會變聰明喔,不僅有許多小朋友排隊要鑽,就連大人也都


躍躍一試(此洞大小直俓是依照大佛的鼻孔寬度大小)


躍躍一試(


                                 奈良東大寺


位於奈良要司町 ,是日本奈良時代的佛教事業,再八世紀忠時仿照中國寺院建築而興建的,這裡的建築、雕刻、藏品在日本美術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寺院正門前豎立著18根長約30米,直徑約1米的大木柱,氣勢雄偉,是日本最大的寺院。
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的東大寺是西元728年遵照重視佛教的聖武天皇聖旨建造的。東大寺是全國68所國分寺的總寺院,據說是因爲建在首都平城京以東,所以被稱作“東大寺”。正面寬度57米、深50米的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築東大寺大佛殿內,放置著高15米以上的佛像。




                               奈良公園


有很多聖鹿。但要小心他們很貪吃,會主動來咬你手上的東西,很恐怖,所以要事先將吃的東西藏好




大阪市立博物館,建於1931年紀念昭和天皇即位而建立外觀運用了一些歐洲古堡的建築元素

花&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